我是08年8月20日离开老家,8月23日到达东莞的。
那时我刚刚结束高考,经过两个月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不再继续读书,而是南下,选择一条和很多兄弟姐妹一样的路——打工。
打工,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虽然我早有准备,但是还是没有想到他那么快就来到我的身边。我不知道我的父亲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05年中考结束之后父亲就一直要求我去读一个中专,然后就出去打工,甚至都到学校报名了。但是或许是因为我的中考成绩在我们那个地方算是非常好的,而且被我们县的最高学府——县一中录取。当得知我要读中专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吃惊,不停的劝说我的父亲让我去读县一中。可能是受不了乡邻的压力,我终于进了县一中。但是从跨进县一中的大门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他只能让我把高中读完,大学,他没办法承担。高中的学习,是在煎熬中度过的,特别是在口袋空空如也的时候,当父亲和母亲在为我的生活费踢皮球的时候,那种心情,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在这个年代,有谁体验过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没有钱而饿肚子,我有。
我想逃离这样的生活,所以当一个同学邀我一起来广东的时候,我就义无反顾的答应了。
离开的时候就爷爷奶奶在家里,当我走过那个山包的时候,还听见奶奶给我喊话,让我在外面多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8月23日到达东莞,是我哥到车站接的我,在哥那里住了一个星期,然后他委托一个老乡让我进了星骏手袋厂学做电脑车。九月2日,正式上班,开始我的打工生涯。
工厂的生活真的让人有点无法接受,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了一种无规律的生活作息状态。都是晚上要闹腾很晚,在宿舍酗酒打牌,而早上要上班了还一直赖床的,然后起床后被子之类的都是乱糟糟的,这让我这个习惯了集体宿舍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连牙刷头都要摆成一个方向的人来说,实在是无法忍受的事情,而我也和他们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在宿舍被盗了一部我花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一部手机,所以,在集体宿舍没住多久,我就搬出来自己租了间房子一个人住,每个月二百二的房租。相当于我当时每个月工资的百分之十。
在进入工厂之前,我对我所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对电脑车更是无从知晓,甚至认为电脑车也是操作电脑鼠标键盘来控制的。直到真正的进入,才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和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
当时每天晚上加班两个小时,星期六加班8个小时,星期天休息一天,对于这种劳动强度我是认可接受的,于是我对我哥他们工厂每天都要加班很晚,然后经常星期天还要加班感到非常的不解,我说劳动法规定的每天加班不能超过三小时,每个月累计不可超过36小时的规定呢,换来的只是鄙视的一笑。直到后来我也要经常加班加到很晚,甚至加班到凌晨一点然后第二天照常上班的时候我才明白其中的苦衷,不是我一个打工仔能够左右的,也才明白历史书上赞美二战后德国人每周工作50小时换来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复苏是别有深意的,我们比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德国的工人还要伟大,我们比他们更加努力,刻苦。
2008年,恰巧赶上全球经济危机,工厂的日子非常难过,看着冷冷清清的车间,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我们工厂会不会就这样倒闭了,每个人都人心惶惶的,以至于时任总经理李瑞麟先生都不得不写了封公开信给员工以稳定人心。
但是我一点都不看好我们工厂的发展前途,因为我知道在国际分工的调整下,在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转移的大背景下,这种劳动密集型代工厂必然会在中国被淘汰掉,没有谁能够幸免,死与不死,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初到工厂的日子是难受的,水土不服外加心情不好,连续两天都没有吃什么东西,买来的饭菜基本都只吃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直到第三天在老乡的逼迫下才多吃了一点点。每个星期天去我哥那里,他们都要说我瘦了,都要加餐。这种情况直到过年的时候去嫂子的姐姐家过年的时候才好转,从那时开始我的体重才开始回升,,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攻城拔寨,一发不可收拾的了。
工厂的生活是苦闷的,特别是当你处于一个人生地不熟,都说着一些你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的时候,做一些你无法理解的事情的时候,这种苦闷感更是强烈。只能每天和同学用电话聊一聊,来减轻一下那种心灵的落寂。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