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
西安的夜色仍未褪去,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张学良站在少帅府的窗前,手中紧紧攥着一支手枪。外面的风很冷,吹得树枝微微颤动。他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开始吧。”
赵毅点头,转身快步离去。片刻之后,西安城的黑暗中,传来了第一声枪响。
一、突袭华清池
华清池,蒋介石的临时住所,驻守的是中央军精锐部队——教导第二师。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但训练有素,是蒋介石的亲卫队,任何意外风吹草动都会立即引发他们的警戒。
凌晨五时,东北军与西北军提前换岗的士兵悄然就位,隐藏在蒋介石住所周围。一切就绪后,张学良一声令下,数百名士兵迅速行动,包围了华清池。
“砰!”第一枪在华清池南门外响起,沉睡的夜色被惊破。
守军迅速反应,哨兵大喊:“有情况!”随后,枪声密集响起,整个华清池顿时陷入混乱。
东北军士兵身穿便装,快速穿过回廊,朝蒋介石住所突进。负责警卫的中央军迅速组织防御,在走廊和庭院内布置火力点,与来袭士兵展开激战。
“快!堵住东侧门!”警卫队长大声呼喊,几名中央军士兵迅速翻过矮墙,占据有利地形反击。枪声密集,子弹打碎了雕花木窗,碎片四溅。
杨虎城的西北军同时发动进攻,从正门强攻。火光冲天,士兵高喊:“少帅有令!放下武器,不杀降兵!”
但中央军誓死护卫委员长,拒不投降,战斗在狭窄的回廊中进入白热化。
二、蒋介石的惊醒与怒火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蒋介石猛地从床上惊醒。
“委员长,出事了!”随从慌张地冲进房间。
蒋介石翻身下床,迅速披上军大衣,脸色铁青:“什么情况?”
“东北军和西北军叛变,正在进攻我们!南门已经失守!”
蒋介石的手微微颤抖,脸色愈发阴沉。他猛地转身,咬牙道:“张学良,竟敢以下犯上!”
门外,枪声愈发激烈,警卫员焦急地催促:“委员长,我们得立刻转移!”
蒋介石一言不发,眼中燃烧着怒火。他深知张学良早已对“攘外必先安内”心存不满,但万万没想到,这个曾在他麾下效忠的年轻将领,竟然敢发动兵谏!
此时,庭院内的中央军已经被逐步压制,士兵们被迫退入建筑内部,依托走廊和门框进行抵抗。蒋介石随身的贴身卫士拼死护卫,但寡不敌众,战斗节节败退。
“委员长,这里不能久留!”卫士架起蒋介石,准备带他撤退。
突然,一颗流弹穿透窗棂,擦过蒋介石的额头,鲜血顺着额角流下。
蒋介石只觉眼前一黑,胸口猛地一闷,气血上涌,喉头一甜,一口血喷在了地上。
“委员长!”卫士们惊呼。
蒋介石的眼前天旋地转,心脏剧烈跳动,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我被背叛了……
然后,他的意识陷入了一片黑暗。
三、附身——另一段灵魂的到来
不知过了多久,混沌之中,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台北士林官邸、国共内战、抗美援朝、联合国席位的丧失、中华民国的孤立……1975年4月5日,他在病榻上闭上双眼,意识渐渐模糊,而现在,他却猛然在寒冷的空气中睁开双眼!
他缓缓地、艰难地呼吸着,感受着年轻的身体,心跳仍在——但这已经不是1975年,而是1936年12月12日!
他茫然地看向四周,昏暗的房间内,枪声依旧,但他心中翻涌的却是更为惊骇的波澜。他明白了,他回到了四十年前!
这一次,他是否能改变一切?
外面的枪声依旧激烈,守军在做最后的抵抗,但局势已无可挽回。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赵毅的声音:“少帅,委员长晕过去了!”
张学良快步冲进屋内,看到倒地的蒋介石,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蹲下身,看着这位曾经的恩师,低声道:“委员长,我本不愿如此……但为了国家,我只能如此。”
这时,蒋介石的手微微颤动。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中带着一丝迷茫,但随即,那双眼睛变得凌厉而深邃。
张学良微微一怔,他隐隐感觉到,眼前的蒋介石,似乎和刚才……不一样了。